烏達區政數局定期總結推廣區域內各部門在營商環境建設中的好經驗好做法,近日,推出2025年第二期共22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典型經驗做法。本期分享3個案例。
改善“硬環境”提升“軟服務”
烏達區推動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烏達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
2024年以來,烏達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以便民利企、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導向,圍繞企業所需、群眾所盼,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在改善和提升營商環境上持續發力,全力打造便民高效的服務環境,切實提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滿意度。
一窗受理 一次辦好
2024年9月,內蒙古昊瀚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先生到烏達區政務服務中心“一站式”辦理了遷移登記業務,當天該企業就順利領到變更后的營業執照,這是烏達區成功辦理的首例市內經營主體遷移登記“一件事一次辦”業務。王先生說:“服務中心的辦事效率真是太高了,前幾年我辦理企業遷移,至少需要在遷入和遷出地往返3次才能辦完,現在只需要在遷入地申請就能完成企業的遷入遷出,幫我省了很多事。”
自2024年7月以來,為進一步提升烏達區企業辦事便利度指標水平,破解經營主體遷移登記兩頭跑、多次跑難題,烏達區全面落實遷移登記“一件事一次辦”工作,通過簡化流程、整合材料,進一步提升企業遷移的辦理效率,真正實現變“群眾跑”為“數據跑”,實現企業遷移全鏈條、全過程、全周期服務的優化升級,企業遷移登記辦理實現即來即辦。
烏達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堅定不移深化“三個一”改革,實現了一窗受理、一次辦好。目前,設置綜合窗口36個,其中無差別受理窗口4個,分領域綜合窗口32個(其中包含1個綜合出證窗口),綜合窗口可辦事項增加到1278項,真正實現了進一扇門、辦所有事的目標;高質量實施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13個“一件事”集成服務落地見效,探索推出了破路破綠、醫療救助、廉租住房補貼、“無外線水氣熱”報裝等“一件事”集成服務,推動企業信息變更、企業注銷登記“一件事”及時落地,“只進一門、只對一窗、只跑一次”便捷高效服務機制不斷優化;實現了政務服務從一網通辦向一網好辦的跨越式轉變,將全區1493項政務服務事項納入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管理和辦理,全程網辦率達95.58%、網上可辦率達97.72%,即辦件占比76.89%,承諾時限壓縮占比86.19%,最多跑一次占比99.73%。烏達區在全市率先試行推出門頭牌匾審批全程網辦服務,實現審批業務不見面、網上辦、零次跑。推動了“免證辦”改革擴面提質,874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免證辦”,辦事人員少拿甚至不拿材料,利用烏海市“免證辦”數據調用核驗系統,可實現83類電子證照、3類證明、2類政府部門核發的批復免于提交,少跑、少帶、少填的“減證便民”效果顯現。
幫辦代辦 服務前移
“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真的是將企業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一樣對待,讓我深受感動。”2024年12月6日,烏海陽光炭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璽回憶起申請建設停車場的事情時,心情還有些激動。
2024年,烏海陽光炭素有限公司三期項目正式竣工投產運行,企業發展邁向新階段,但是廠區內停車位較少,嚴重影響了企業產品運輸。烏海烏達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企業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后,立刻聯系相關部門與企業座談協商,尋找解決方案。最終,企業決定新建停車場,徹底解決問題。
“項目正式落地以來,幫辦代辦專員就與我們綁定了,從業務咨詢、材料準備到掛牌、摘地、宗地測繪,每個環節都全程跟進,事事替我們想到前、做在前,讓我們省事、省時、省心。”馬璽介紹說,企業服務大廳為公司打開綠色通道,短短3個月,先后完成了掛牌、摘地、宗地測繪等程序。如今,停車場已正式投入使用,企業物流運輸徹底通暢。
烏達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暖心行動,變“企業群眾辦”為“政府幫代辦”,實現審批服務前移,主動送服務上門,提高企業群眾滿意度,并堅持問題難題一次解、辦事審批不出園,做優“園服務”,實行“代辦幫辦+產業開發區”服務模式,協助君正、宜化、東源等40余家企業完成幫辦代辦服務事項640余件,用“保姆式”服務跑出項目落地“加速度”。
完善功能分區 提升便民效能
烏達區政務服務中心在大廳進門處設置咨詢、導辦兩臺及幫辦代辦服務站,在二樓設置咨詢導辦分臺,按照自助服務區、等候區、辦事區不同的功能特點,配備相應設施,更換老式等候座椅為舒適沙發,增設填寫區,咨詢臺配置打印機和復印機以及手機充電站、便民雨傘、輪椅等,幫辦代辦人員主動為有需求的辦事群眾全程幫辦代辦,為群眾和企業提供貼心服務。
立足利企便民需求,中心在大廳設置企業服務、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不動產登記、醫保服務、便民服務、自助服務等多個綜合服務專區,一二層規范設置2處網上辦事自助服務區,配備智能化叫號系統、自助服務終端等設備,服務中心功能區更加清晰。
中心在大廳一樓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對企業、群眾投訴的問題當即受理,即時辦結,企業、群眾的辦事體驗進一步提升。
烏達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將繼續推行便民利企新舉措,持續升級改造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運行標準化、服務供給規范化、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化,著力打造流程更簡、效率更高、服務更優的營商環境新高地。
多措并舉維護政務網絡環境
打造政務服務安全高速路
(烏達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
烏達區政數局高度重視政務網絡安全工作,多措并舉防范化解安全隱患,維護政務服務大廳網絡環境,持續助力打造政務服務安全高速路。
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強化賬戶密碼復雜度管理,消除弱密碼,不定期修改各平臺系統的登錄密碼,防止賬號被盜用,重要數據信息做好備份,防止產生數據泄露和損壞丟失。
強化網絡資源管理。為確保辦事服務便利化,對大廳網絡資源統一整合,將中心網絡各終端設備IP進行統一梳理整合,劃分內外網,粘貼網絡標識,杜絕出現非法內聯、非法外聯和多穴主機行為。
做好日常檢查維護。定期對機房網絡基礎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及時排除不安全因素和故障,對大廳各部門自助服務機、取號機、叫號器等終端設備機器定期檢查,及時排除故障,切實把維護網絡環境工作做實做牢。
下一步,烏達區政數局將持續開展網絡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工作,防患于未然、防范網絡安全事故發生,保障政務網絡安全可靠穩定運行。
六個行動,烏達“動”起來
(烏達區融媒體中心)
烏海市烏達區聚焦工作目標,結合烏海市十項重點工作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制定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工作舉措,在關鍵處落子、在行動上提速,只爭朝夕、緊抓快干,全面“動”起來,全區上下展現出“爭、跑、搶、拼”的鮮明態度。
重大項目謀劃行動
項目是穩定經濟的壓艙石,更是促進發展的加速器。烏達區優化完善“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節點化調度、扁平化督辦”工作機制,開展前期手續冬季集中攻堅,實打實推動落地項目快開工、開工項目快建設、在建項目快投產。截至2月底,30個市級重點項目前期手續360項,已辦結或無需辦理344項,手續辦結率達95.56%,剩余16項手續正在有力有序推進。目前,已開復工18個、開復工率60%。
助企行動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烏達區不遺余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化無事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四到”理念,推進“推進“一件事一次辦、一個項目一張路線圖、一家企業一個服務管家”集成改革”,設立企業服務專區,通過集中受理和幫代辦融合機制,積極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梳理高頻涉企事項148項,截至目前已為600余家企業(含個體工商戶)辦理涉企事項2000余件,同時幫代辦專員深入企業一線為企業提供政策解讀、項目跟進及電話解疑和回訪等服務共42次。截至2025年2月末,烏達區經營主體(含分支機構)達到9706戶。
就業促進行動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烏達區樹立有解思維,全力解決有活沒人干、有人沒活干的問題,積極開展春風送崗促就業招聘會,同企業提前對接用人需求、開展訂單式培養、引導企業就近就地用工,做好就業組織和服務,創造更多崗位和機會,讓更多群眾在烏達“家門口”有活干、有錢賺,日子更有奔頭。
節水行動
節水行動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烏達區堅決扛牢黃河入蒙首站首責,全方位落實“四水四定”要求,從工業節水技改到城區節水降損,從農業節水灌溉到礦區節水增效,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滴水,力爭節水型企業建成率達到50%,萬元GDP用水量下降20%,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區域深化合作行動
深化區域合作是打破地域界限、拓展發展空間的共贏舉措。烏達區在著力打造“烏阿合作”先行區進行了諸多有益探索和有效嘗試,不斷探索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互惠互利、生態治理聯防聯治、社會事業互助共享等關鍵領域深度合作交流,同時借助京蒙協作平臺,找準切入點,補齊教育醫療、科技創新、文旅服務等領域短板,為全市蹚路子、做示范。
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
高質量發展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烏達區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深入挖掘紅色文化、黃河文化與移民文化、工業文化深度融合,用歷史資料、發展變遷說話,講好“萬人上山奪煤大會戰”背后的奮斗歷程和感人故事,充分闡釋好展示好蘊含在北疆文化中烏達各族群眾守望相助、齊心協力建設美好家園的優良傳統和歷史佳話。
揚帆正當時,烏達區將持續聚焦自治區“六個行動”和烏海市十項重點工作,以乘勢而上、爭先領跑的信心決心和一往無前、勇闖新路的拼勁干勁,堅持攻堅突破,以實際行動將“開門紅”轉化為“全年勝”,為烏海市在資源型城市轉型上求突破、作示范貢獻更多烏達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政務微信
移動門戶
頂部